联系我们: 400 6698 021

医药辅材与制剂 | 荧光成像技术
发布时间:2022-06-28

生物医药平台拥有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多年的同济大学、东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团队,掌握了纳米载体、水凝胶、微针、荧光成像等核心技术,打造了以合作研究、技术增值、精准转化、应用推广、人才培养为目的的五位一体模式。


平台围绕产业链、集聚创新链、创造价值链开展合作研究,为生物医药领域内的企业、医院、科研团队科技赋能,提供科学研究、项目申报、产品研发、战略咨询、专利布局、孵化推广等专业服务。




荧光成像技术概况

TECHNICAL OVERVIEW


团队致力于荧光成像技术研发,包括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成像、近红外二区荧光寿命成像、近红外二区显微成像等系统开发,以及组织透明化、活体视窗、有机/无机荧光探针等技术实现。



对传统成像的穿透深度、空间时间分辨率都有很大的提升, 具有非常高的荧光信号采集能力,适合于长时间曝光的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等实验。 


近红外二区活体宽场成像系统     NIR-II-ST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系统     NIR-II-STM近红外二区显微成像系统  M-NIR-II



荧光成像典型案例

CLASSIC CASE


荧光成像技术已被应用于药物研发、动物实验、医学科研等项目。


|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活体肿瘤PH动态可视化监测

设计合成了化学稳定性良好的aza-BODIPY染料NAB作为能量供体,pH敏感的罗丹明-多甲川杂合染料NRh作为能量预受体,利用比率荧光信号的变化可对肿瘤pH进行原位定量检测。



|近红外第二窗口长余辉探针实现高性噪比活体成像

通过调节发光中心稀土离子的种类,设计二系列发射波长位于1000-1700 nm范围的长余辉纳米颗粒,实现活体小鼠不同脏器和不同病灶部位的高对比度多重成像。



|标记血管和淋巴管的动态流动,以及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代谢活动

利用现有常用的荧光团,下转换掺杂铒离子的稀土纳米颗粒以及Cy7.5和络合物EB766进行复合,实现正交激发/发射的活体多重荧光宽场和显微成像。分别标记出血管和淋巴管的动态流动,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代谢活动,并透过小鼠脑颅骨追踪癌细胞的脑转移,避免开视窗造成的组织损伤。



|多指标肿瘤标志物检测

设计近红外二区寿命可编辑荧光探针,利用荧光寿命成像系统对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,能够实现活体小鼠原位肝细胞癌(HCC)检测


上一篇:医药辅材与制剂 | 微针核心技术
下一篇:用“药”创新 以“剂”转化|临床前药物递送(制剂)创新解决方案